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枸杞以其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功效,不仅被古代医家视为养生上品,在文人眼中,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灵物。在古诗词中,以枸杞为主角的达上百首之多。从诗词中看,枸杞药食两用的养生效果,在唐宋时期就已达成共识,且成为交易珍品。而且枸杞人工种植技术在唐宋时期已较为成熟。枸杞的人工种植距今应有1400年的历史。
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曰:“僧房药树依寒井,井有香泉树有灵。翠黛叶生笼石甃,殷红子熟照铜瓶。枝繁本是仙人杖,根老新成瑞犬形。上品功能甘露味,还知一勺可延龄。”“枝繁本是仙人杖,根老新成瑞犬形”说明在唐朝枸杞人工种植很广泛,并且成为宫廷的景观树木。“上品功能甘露味,还知一勺可延龄”表明枸杞已成为唐朝达官贵人追求的延年益寿珍品。
唐代大诗人杜甫在《恶树》中这样表述:“独绕虚斋径,常持小斧柯。幽阴成颇杂,恶木剪还多。”诗中的小斧柯就是修剪枸杞树的小锯子或是剪刀。恶木剪还多,就是枸杞树长得形状难看,需要修剪,才能成形。“枸杞因吾有”意寓我家的枸杞园,“鸡栖奈汝何”鸟在枸杞树上吃枸杞,你没办法。这个意境就是枸杞种植园里,麻雀在枸杞树上吃枸杞,主人撵又撵不走,抓又抓不住,很无奈。
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用文字记录了枸杞的神奇功效。他说,蜀青城山有一长寿树,有见五世孙者,这里道极险远,生木积盐碱,而传当时的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,其根盘结甚固,其乡人多长寿。可能与这里的盐碱河滩地种枸杞有关。苏轼对中药也有独到研究,他写下了《小圃五咏》,盛赞枸杞养生益寿的神奇功效。《小圃五咏》之三《枸杞》中写到:“神药不自閟,罗生满山泽。日有牛羊忧,岁有野火厄。越俗不好事,过眼等茨棘。青荑春自长,绛珠烂莫摘。短篱护新植,紫笋生卧节。根茎与花实,收拾无弃物。大将玄吾鬓,小则饷我客。似闻朱明洞,中有千岁质。灵庞或夜吠,可见不可索。仙人倘许我,借杖扶衰疾。”
陆游,南宋大诗人,活了85岁,在古代诗人中算是最长寿的,他每餐粥中必放枸杞。他晚年因肾气渐亏,肝肾之阴不足,间或两目昏花,于是改食枸杞粥,并坚持把枸杞花、叶、根、茎、果、皮泡成茶,常年服用。天长日久,陆游面色红润,精神焕发。其《食粥》诗云:“雪霁茆堂钟磬清,晨斋枸杞一杯羹。隐书不厌千回读,大药何时九转成。”
在中国的文化中,枸杞千年以来一直默默散发着它的幽香。(记者 朱彦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