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可以给总书记报告了!”——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脱贫攻坚见闻

    信息发布者:南庄村
    2016-12-31 11:32:24   转载

    茅坪乡神山村修葺一新的客家小楼。(时雨 摄)

    神山村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,有贫困户21户50人,地理位置偏僻,土地瘠薄,基础设施落后。今年2月2日农历小年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神山村视察指导。在这里,总书记曾对乡亲们说:“在扶贫的路上,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,丢下一个贫困群众。”

    10个月过去了,为了看看神山村有了什么样的变化,记者一行来到这里。

    在去往神山村路途中,就能直观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变化。以前报道中完全无法错车的小山路,全部进行了拓宽,变成了平坦的双向车道。

    来到村里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一幢幢干净整洁的客家小楼,涓涓溪流带动着竹子做成的水车不停地旋转。地头上有人正忙着除草,有人背着刚从山上采集的冬笋卖给前来收货的商人……。村头的大喇叭回荡着总书记对山村人民的亲切祝福,冬日的阳光下,小小的山村一派生机勃勃。

    走过神山村村部,记者首先来到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。对于左秀发来说,当初总书记来到他家门前,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谈到现在的生活变化,左秀发拉着记者的手,高兴地说:“目前我们住的很好,房子改造了,宽带便利了,我们家的竹制工艺品已经开始在网络上销售了。”

    曾与总书记亲切交谈过村民彭夏英接受记者采访。(时雨 摄)

    村民彭夏英见到记者到来,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,迫不及待地要给记者讲讲她家的变化:“以前挑着竹筷下山卖,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,现在路好走了,儿子开着车直接去乡里卖。”不仅如此,彭家还开起了农家乐,加入了合作社,土特产品更是走上了网络,卖向全国各地。

    在彭夏英的家中,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“幸福”。彭夏英说,不单单是自己家,在隔壁乡镇舅妈和表哥也都挖掉旧房,盖上新房。在场的村民连连表示,现在的政策真好,政府非常关心我们,总书记当家当的好,干部工作做的好,咱们老百姓幸福啊!

    神山村的变化表明,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不能空对空,要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上去。群众不光听你怎么说,关键看你怎么做。

    神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学林说,“首先村里变化大了,群众致富愿望才会更大。”为此,神山村着手安排部署,开始了一场拔穷根、促脱贫的战役。

    为了村民住上安全的房屋,神山村围绕不让一户贫困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的目标,干部们一遍一遍走访村民,先后拿出多个改造方案,最后由村民们自己选中喜欢的方案进行修整。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全村37栋土坯房进行了维修加固和拆旧建新,让广大贫困群众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房子,真正实现了“旧房变新房”。

    一些村民动情地说:“我们以前住的房子,白天像黑夜,现在黑夜像白天,村庄也越来越美丽了。”

    旅游业逐步在神山村发展起来。(时雨 摄)

    为了贫困村民得到实实在在收入,神山村因地制宜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。按照“支部引领、干部带头、村民入股、贫困户全覆盖”的思路,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经营模式,成立了黄桃、茶叶两个合作社。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贫困户筹措资金2.2万元入股,确保不低于15%的分红。

    就在今年11月16日,神山村23户贫困户领取了3300元的首次分红,真正实现了“资金变股金”,确保了贫困群众收入的可持续。

    为了探索扶贫新模式,神山村坚持思路决定出路。结合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摸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——建设美丽乡村,大力发展旅游业。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9.8万人次,全村从事农家乐、民俗体验、土特产品销售的农户达16家,旅游从业人员56人,人均增收2100元,真正实现了“山区变景区”。

    低保、医保、社保、教育……“保障网”越织越密,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里。

    “我们神山村乃至整个茅坪乡今年实现脱贫绝对没问题,已经远远超过了脱贫线,可以给总书记报告了!”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自豪地说到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